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信息工程学院开展实验室建设规划专题研讨会

作者:徐秀芳    审核人:周锋    发表时间:2025-08-27     浏览次数:

    2025年8月27日,信息工程学院组织专业系和实验中心开展关于实验室建设规划专题研讨会。王如刚院长从地方经济特点和行业应用出发,提出新建实验平台应满足多学科需求,能够为“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学科竞赛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此次研讨会为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领域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重要契机。

  周锋副院长首先介绍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低空经济领域、新能源产业、智慧农业、生态保护领域等方面的赋能作用。如人工智能在风力发电领域的叶片状态实时检测技术、农作物生长状态监测、病虫害智能预警、盐城滩涂湿地保护等。这些实际应用场景的列举,让参会教师深刻认识到新建实验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徐森副院长指出,目前本科生实践环节存在与实际产业、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面对复杂实际问题时缺乏解决能力。新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产业生产场景模拟环境,通过实际项目训练,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工智能系董琴主任指出当前AI教育或多或少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设备落后、与产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的痛点问题,提出未来实验室建设可与头部企业联合共建,共同开发适合低空经济、生态环保、智慧农业相关的实践项目。计算机系朱锦新主任提出高校和知名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计划。如盐城联通已部署‌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应用,可结合联通“元景1+1+M”大模型体系,开展‌智能教育技术、‌AI+通信交叉以及盐城湿地生态监测数据分析等场景化开发和应用。陈传杰主任提出以无人机为载体的应用场景设计,如海上风电叶片巡检、湿地巡护等,适用于信息类各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刘博通博士以机器人学、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核心课程为视觉,提出搭建一个让学生“学得会、用得熟、能创新”的软硬结合的实验教学平台。郭乃瑄主任提出实验室建设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本科生侧重经典教学案例的重现和开发,研究生则聚集科技前沿开展科学研究。王媛媛主任提出可以结合行业应用,引入宇树科技、科大讯飞等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参会的骨干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经历,也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此次专题研讨会为信息工程学院新建人工智能相关实验室明确了方向,学院将加快推进实验室建设工作,将为本科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实践教学环境,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具备实践能力的一流应用型人才,为低空经济、新能源、智慧农业及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摄影:徐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