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清华大学研究员张品佳、山东大学张敬林教授来我校西伏河人工智能大讲堂作报告

作者:郭乃瑄    审核人:杨军    发表时间:2024-11-28     浏览次数:

    11月27日下午,在西伏河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一楼报告厅,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获得者张品佳研究员应邀作题为《电机系统智能感知技术研究》的学术报告,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敬林教授应邀作题为《人工智能技术从特定走向通用场景的展望与思考》的学术报告,信息工程学院60余名师生参加。

张品佳研究员主要讲述了团队围绕电机系统的可靠性检测所作的研究。电机系统是现代工业的心脏,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装备。各类前沿应用对电机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一需求,分别从电、机械、热等方面开展智能感知方法研究,实现基于电磁信号的多物理量高精度智能感知。首先,提出基于漏电流测量的绝缘故障预警方法。根据电机漏电流和负载电流的电磁模态差异,设计电磁过滤结构,形成了高精度漏电流传感技术,实现了绝缘健康在线监测和故障预警;第二,提出基于电磁转矩的传动链故障智能感知方法。将基于振动信号的外感知转变为基于电磁转矩的内感知,将电机从“动力心脏”变为“感知器”,无需额外的振动传感器即可实现传动链故障诊断;第三,提出基于热感知的尽限容量控制。基于高精度的电机定转子及电力电子温度感知方法,结合电磁热耦合模型,实现在热约束内最大化电机极限输出能力。

张敬林教授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从特定领域向通用场景的演进路径,分析其如何从专业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展至更广泛的通用场景。讲座将以气象和工业领域为例,详细讨论本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基础和成效。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通用场景中的应用,特别关注气象大模型和工业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分析主要工作方向。最后对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展望,提出关键思考问题,探索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本次学术报告会,帮助信息学院师生了解了国内顶尖学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拓宽了的学术视野,对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帮助。

张品佳,现为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获得者。2015年获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资助,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8年作为首位大陆获奖人获IEEE工业应用学会杰出青年成就奖,2019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21年获“中达青年学者”奖,以第1完成人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长期从事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故障预警相关研究。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等杂志编委。任CIGRE/A1.45电机系统在线监测标准委员会主席及召集人,并先后参与4项IEEE标准的组织工作;于各类IEEE transaction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四十余篇,获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最佳论文奖、三次获IEEE工业应用及工业电子学会电机专委会最佳论文一等奖。

张敬林,博士,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遥感解译以及大数据分析等研究,获山东省杰青、泰山学者、齐鲁青年学者等荣誉。担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会评专家、教育部数字化教学工程中心专家委员、装发两栖登陆作战专业组专家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委员;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7项,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CSIG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CCF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个省部级学会奖励。


摄影:卞金洪